推广 热搜: 化学  高中  数学  初中  英语  小学 

幼小衔接知道孩子的思维特征非常重要

   日期:2024-03-31     来源:www.laomaji.com    浏览:448    
文章简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关键时刻父母需要对孩子又更多的认知来帮助孩子进行顺利的幼小衔接。第一大家要知道孩子的思维特征,让孩子真的拥有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学会更多的常识。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关键时刻父母需要对孩子又更多的认知来帮助孩子进行顺利的幼小衔接。第一大家要知道孩子的思维特征,让孩子真的拥有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学会更多的常识。

1、孩童的思维

从2岁到6岁,儿童智商进步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学会各种符号。比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比如,他们还不可以辨别词汇和词汇所指的东西,不可以辨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觉得,名字都是事物固有些,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字。当他们了解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美容美发店是做什么的?

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目前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比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机如何用时,他会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用VCD机,由于他把非常重要的信息漏掉了,缘由是,这时的幼儿还不擅长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语所包括的信息比实质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可以了解地辨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进步,他们已经可以算简单的算术,也可以区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比如,6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家电不只包含电视机、电冰箱,还包含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孩子就不可以了解地了解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可以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譬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了解,水没变少,也没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可以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了解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了解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非常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增多;把一根非常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变少;一个小孩子穿上女生的衣服,梳女生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生,等等。

不少爸爸妈妈对自己3~4岁孩子智商进步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越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类爸爸妈妈不会,强迫一个孩子子学习一种专门的常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以后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用途比他今天是不是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

不少成人觉得,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非常远。这是一种紧急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非常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非常远。

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爸爸妈妈就判定孩子了解这句脏话的意思,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一个人并不肯定了解。大家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对他进行教育,大家可以告诉他,有的话听了叫人开心,有的话叫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叫人讨厌。有的孩子说脏话,只不过在试探父母的反应,一旦发现爸爸妈妈的反应不愉快,他们将来就不再说了。

4~5岁的孩子语言已经进步得相当好,有的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事实上,他们的思维进步还相当不成熟。你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块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2、在游戏中学习

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大家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讲,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譬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可以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质操作来学习,不管这类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举例,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如何学做饭的。老师教给他们剥豌豆皮,削胡萝卜皮和土豆皮。在干这类活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炒的土豆需要削皮和如何削皮,要煮汤的豌豆需要剥皮。他们通过察看获悉,开水如何把蔬菜烫软了,煮熟了,又如何使另外一些食物变硬了。他们还了解了,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有变化,等等。所以,做饭这一活动不止是加工自然食品的过程,它提供了定义形成、语言丰富和数学实践的机会。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类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有哪些用途。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对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维持。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